嘿,小伙伴们,最近是不是感觉钱包越来越瘪了?明明工资没见涨,但每个月扣的个税却像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,这是咋回事啊?今天我就跟大家唠唠嗑,扒一扒这背后的“猫腻”,保证你们看完心里敞亮!
话说这事儿啊,得从个税的“累计预扣法”说起,是不是听着就有点晕?简单点说,以前我们算个税是“一月一结”,这个月挣多少就按当月的收入算,但现在是“全年通盘考虑”。从年初开始,就把你所有的收入加起来,扣掉该扣的,然后再按对应的税率来算税。
听起来好像也没啥大问题,对吧?但关键就在于这个“税率跳档”!就像爬楼梯一样,你收入越高,爬的楼梯越高,税率也就跟着蹭蹭往上涨。
用官方的术语来解释,就是:
累计应税收入 = 累计工资收入 – 累计免税收入 – 累计基本费用 – 累计专项扣除 – 累计专项附加扣除 – 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
本期应缴个税 = (累计应税收入 × 对应税率 – 速算扣除数) – 累计减免税额 – 累计已缴个税
是不是感觉更晕了?没关系,咱举个栗子。
我有个朋友小A,在一家公司上班,每个月工资1万5,每个月要交的五险一金大概是2000块,另外还有每个月1000块的房贷可以抵扣个税。
刚开始那几个月,小A的个税扣得少,到手工资还挺滋润的。但是,好景不长,到了年中,小A突然发现,每个月扣的个税多了好几百!这可把他心疼坏了,赶紧跑来问我:“这是咋回事啊?难道我被公司坑了吗?”
我一听,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。跟他说:“你这是典型的‘税率跳档’啊!”
你想啊,小A每个月工资1万5,一年下来就是18万。随着收入的增加,他累计的应税收入也越来越多,很快就超过了某个税率的临界点,税率自然就跳到更高一级了,所以扣的税也就多了。
为了更明白,我给他算了一笔账:
假设小A前几个月都是按3%的税率扣税,但到了7月份,他的累计应税收入超过了36000元,其中一部分就要按10%的税率来扣了。这样一来,每个月要交的个税自然就多了。
就像有网友吐槽的那样:“以前觉得个税起征点提高是好事,现在看来,还是逃不过‘税率跳档’的魔爪!”
不过,大家也别太担心,这“累计预扣法”只是让你前期少交税,后期多交税而已,全年下来,你该交多少税还是一分都不会少的。
而且,如果年底的时候,你发现自己多交了税,比如换工作导致收入减少、专项附加扣除填错了等等,都可以在第二年申请退税。当然,如果你少交了,也得乖乖补上。
说到这儿,我想起自己第一次报个税的时候,也是一头雾水。当时我傻乎乎地把所有的专项附加扣除都填满了,结果第二年要补交一大笔税,真是欲哭无泪啊!所以啊,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个税政策,别像我一样犯傻。
总的来说,个税“税率跳档”是一种正常的现象,大家不用太焦虑。但是,我们也要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,尽量避免出现多交税的情况。
话说回来,你有没有遇到过个税“税率跳档”的情况呢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,大家一起交流学习!
昆明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